內容來自YAHOO新聞

(專文) 外交部公布釣魚台十大事實 日本學者指為虛構

日前(1月7日)台灣外交部在其網站上公布〈關於釣魚臺列嶼的十大事實〉,統媒配合大肆報導,還轉載在日文網頁,引起日人注意。我不信他們會有新事實、新論點,於是開啟外交部網頁一看,果然內容一如往常,絲毫不改,未見其下過任何工夫。在大選前十天公布這份文件,令人懷疑這是一種配合選舉的操作,藉著打擊外部敵人(抹黑日本為邪惡的侵略者)來掩飾其內部問題,試圖製造風向。可惜,台灣外交部想要維護「中華民國主權」,重炒釣魚台議題,是找錯了主題,找錯了對象。

?

主權論述應該實事求是,不能建立在虛構和錯誤之上。令人遺憾的是,外交部該文所列「事實一」至「事實三」均屬虛構。據稱1403年成書的《順風相送》,其實是1573年以後成書,並不是最早史料;1556年《日本一鑒》及1722年《台海使槎錄》、1871年《重纂福建通志》的釣魚台,都不是現今的尖閣諸島,而是誤認釣魚台位於台灣岸邊另一處;1561年《萬里海防圖》及1562年《籌海圖編》都將釣魚台置於海防之外,外交部偏偏說反了;1683年《使琉球雜錄》以沖繩海槽為「中外之界」,指的是琉球的內外,不是「中國」與外國;1785年日本林子平《三國通覽圖說》塗釣魚台為紅,台灣為黃,恰恰否定了「台灣附屬島嶼」之說;1863年《皇朝中外一統輿圖》將釣魚台及琉球全土一同繪入,並不把兩者分隔開。

外交部刻意迴避的是,更多史料歷歷記載釣魚台西側遙遠處有一條明國、清國的國界線,例如《大明一統志》福州府卷、《明實錄》日本內閣文庫藏本、黃承玄《盟鷗堂集》、汪楫《觀海集》、《大清一統志》、齊鯤《東瀛百詠》、李鼎元〈馬齒島歌〉等等,數不勝數。釣魚台夾在琉球和明清的東西兩處國界線中間,自古以來一向是無主地。

「事實五」以下全是馬關條約以後的情形,只要條約以前釣魚台不屬於清國,就統統是廢話,我們根本不需要討論。至於外交部下筆最多的是「事實四」,即西元19世紀末釣魚台劃歸日本領土的前前後後。統媒配合,也重點著墨於事實四。其中提到「清國報紙」揭載日本欲佔據「清國所屬台灣地方之島嶼」,當時日本政府知道釣魚台屬於清國,不敢草率從事。

「清國報紙」是哪家,指的哪些島嶼呢?前此外交部一向認為是上海《申報》,這次卻不指明是《申報》,其中自有難言之處。他們一定是看到《民報》去(2015)年9月25日的報導〈日本插旗竊釣魚台?重大發現:清末報導指宮古島〉,知道《申報》所提到的島嶼不是釣魚台,這次不得不迴避,不然就暴露其張冠李戴。可惜去年《民報》只是簡訊,詳情尚未公世,特此首次發布如下:

外交部所引1885年10月21日外務卿井上馨信件,全文收入《日本外交文書》,其中有云釣魚台「接近清國國境」,意思是釣魚台在清國境外,在境內就不叫「接近」。然後是「清國報紙」部分,依中華民國官方譯文為:「近時清國報紙刊登車貸雲林西螺車貸我政府占據臺灣附近清國所屬島嶼之傳言,對我國懷有猜疑。屢促清政府注意。」

信中井上馨雖未指明是哪家清國報紙,而恰好前此9月6日上海《申報》有一條消息說:「台島警信。《文匯報》登,有高麗傳來信息,謂台灣東北邊之海島,近有日本人懸日旗於其上,大有佔踞之勢。未悉是何意見,姑錄之以俟後聞。」

此時朝鮮巨文島為英國所佔,英艦從香港到巨文島,航線必然頻繁往來。我推測英艦在途中目睹一些島嶼豎有太陽旗,「台島警信」是從「高麗」(Korea)英軍傳來的。

幾十年後,兩岸政府根據這則消息,即指斥日本非法佔據清國釣魚台。然而各位細看,消息中並未點明釣魚台。上海人閱報,也不會想到該處附近有釣魚台。這則消息果真是指釣魚台的話,那也是日本人登上釣魚台首次插國旗的歷史性第一步,但清國政府卻未提出抗議。而此後十年間,有大量琉球漁民登島採集貝殼及鳥毛。這反而顯示清國政府不理會輿論提醒,執意要任從日本人登島。

《申報》該則消息所引的《文匯報》(Shanghai Mercury)是上海的英國人所辦的英文報,該年原版現已亡佚。去(2015)年7月,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查看早期《大阪朝日新聞》,發現該年9月22日第2版有一段文字評述《文匯報》。這是一個重要發現,文中不提釣魚台。茲譯《朝日》原文如下:

「上海《文匯報》稱,朝鮮傳來消息,略云日本國在マヤアカ群島(疑即宮子島)樹國旗,該島屬清國版圖內,位於台灣東部。評述云,此事若果屬實,北京政府將如何處置,想必不得不提出抗議。

近日聞及沖繩縣令正在巡視縣下諸島,想目今歐洲各國覬覦東亞,遍行探索有無好島可作根據地,形勢不容怠忽。疑縣令或在該島命掛國旗,以示其屬日本領地,毫不足怪。

宮子島之名,用以總稱宮子、石垣、西表、與那國等諸島。數年前琉球事件時,清廷提出種種異議,我國宍戶公使發議:清廷若允許我國人到內地通商,可將該群島讓與清國。但聞清廷不肯為之。然則該島為純然我日本版圖,明瞭矣。然又何也,日本或掛國旗,或築城郭、砲台,豈容北京政府毫髮異議。《文匯報》記者不追究事實,盲信朝鮮人、支那人等所云,遽下評論,令人捧腹。」

? ? ? ? ?

? ? ? ? ?《大阪朝日新聞》明治18年(1885)9月22日第2版,攝自日本國會圖書館所製膠卷。?

按,宮子島,今作宮古島。マヤアカ(Mayaka),疑即Majico之類,是歐洲人所製地誌、地圖對「宮古島」(Meiyako)的一貫寫法,泛指宮古、石垣諸島,多訛作Madjiko、Madjico等,《朝日》記者即作如是解。各種訛體的共同點是「Ma」開頭,而宮古的真實讀法「Miyako」則以「ya」為腹。「Mayaka」是一個比較可能的訛體。位於台灣東部的島嶼,的確只有宮古、石垣群島可擬。

所謂「琉球事件」是指「分島改約議」。1879年,日本駐清國公使宍戶璣向清國提出割讓宮古、石垣群島。至第二年清國不同意,就此罷議。

我們可直接由《朝日新聞》知道下列四點:

1.《文匯報》提醒台灣島東側諸島有人插日本國旗,不是《申報》所言東北側。

2.記者憂慮五年前的分島改約議,將因英國人的《文匯報》炒作而重新成為輿論焦點。

3.《文匯報》以宮古、石垣群島為清國領土,其中或許包括釣魚台在內,並不顯示該報單獨以釣魚台為清國領土。

4.《文匯報》文字較長,《申報》摘錄很短。

由此四點,可推論出五點:

1.假如《文匯報》所言宮古、石垣諸島,包含釣魚台在內,那等於《文匯報》否定了釣魚台為台灣附屬島嶼等今人主張。

2.《申報》將《文匯報》的「東部」改成了「東北邊」。前此不久恰有清法基隆之役,輿論對台灣島東北側關心程度高,改寫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引起閱報者注意。《申報》在9月25日〈扶桑遊記〉消息中,也把琉球大東島認作台灣島東北側,意思是指9月6日所報東北邊小島亦為大東島。然而大東島遙在琉球主島之東,不宜形容為台灣東北側。

3.《文匯報》原文長,《申報》摘錄短,顯示上海的英國人對該海域島嶼關心程度很高,相形下清國人關心程度較低。

4.日本政府的顧忌,來自《文匯報》及《朝日新聞》重新提起的分島改約議。宮古、石垣諸島若歸清國,釣魚台不過是隨之一同歸清國而已,這不是釣魚台問題,而是宮古、石垣問題。日本政府並不因釣魚台屬於清國而憂慮。外務卿井上馨明確以釣魚台為清國境外,恰可為證。

5.前此日本愛國志士田代安定認為石垣群島是國防重地,請命日本政府,自願前去周遊踏勘,至該年7月遂得受命前往。田代安定很可能是《文匯報》所言插國旗之人。

以上九點很繁瑣,茲整理成西曆年表:

1879年,分島改約議。日清議割宮古、石垣諸島予清國。

1880年,日清罷議。

1884年,法國攻佔基隆,東鄕平八郎天城艦入港,與法將會談。

1885年4月,英國佔據朝鮮巨文島。

1885年6月,清法議和約成。

1885年7月,田代安定前往石垣島開始調查。

1885年9月初,《文匯報》刊登台灣東側宮古、石垣諸島消息。

1885年9月6日,《申報》引述《文匯報》台灣東北邊消息。

1885年9月22日,《朝日新聞》引述《文匯報》。

1885年9月25日,《申報》刊登台灣東北邊大東島消息。

1885年10月,日本政府派人踏勘釣魚台。

1885年10月21日,外務卿井上馨憂慮清國報紙會引起干擾。

1886年至1894年,大量琉球漁民登釣魚台操業。

1894年,日清開戰。

1895年1月,釣魚台劃入日本。

1895年4月,馬關條約。

表中西元1886年以後,清國沒有任何動靜涉及釣魚台,而這次根據《朝日新聞》,知道1885年也同樣沒有。十年後,分島之議及清法戰事均已遠去,而甲午戰起,日本有堅固國防的需要,於是不顧馬關條約未締結前的敏感,遂將無主地釣魚台劃歸國土。

在今天看來,如無日本此舉,到後來萬一被解放2016房貸利率最低銀行信貸年息軍搶先登島,建設基地,由東北面以導彈瞄準台灣,那麼台灣的安全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愛台灣的人該支持哪一方呢,望各位三思。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15003567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leo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